微切片制作(四)
[08-09 20:50:24] 来源:http://www.88dzw.com 电路板微切片 阅读:8858次
文章摘要:1. 4 微蚀算老几 微切片之制作经仔细抛光后,即需进行小心的微蚀,如此方可使各种金属层次得以清楚的界分开来。通常微蚀液会因不同金属而有不同的配方,针对铜金属而言,起最理想的配方是“稀氨水+双氧水”(体积比3-10%氨水约300cc,再加上新鲜有效的双氧水2-3滴即可。早期所用稀硫酸加铬酸的配方,其效果没有氨水法来的好)。配方虽然有了,要注意有是正确的使用才能呈现出应有的效果。以下即为笔者多年来的一些实务心得,特据以实报分享读者: 1、此种微蚀液一定要用纯水或蒸馏水去配制,不可用含有杂质的自来水,因在00-500X高倍显微镜下,任何不良的蚀液都会造成细部效果的失佳。不信您可实地加以比较,
微切片制作(四),标签:电路板,切片,微电脑切片机,http://www.88dzw.com1. 4 微蚀算老几
微切片之制作经仔细抛光后,即需进行小心的微蚀,如此方可使各种金属层次得以清楚的界分开来。通常微蚀液会因不同金属而有不同的配方,针对铜金属而言,起最理想的配方是“稀氨水+双氧水”(体积比3-10%氨水约300cc,再加上新鲜有效的双氧水2-3滴即可。早期所用稀硫酸加铬酸的配方,其效果没有氨水法来的好)。配方虽然有了,要注意有是正确的使用才能呈现出应有的效果。以下即为笔者多年来的一些实务心得,特据以实报分享读者:
1、此种微蚀液一定要用纯水或蒸馏水去配制,不可用含有杂质的自来水,因在00-500X高倍显微镜下,任何不良的蚀液都会造成细部效果的失佳。不信您可实地加以比较,一试便知真假。
2、所配微蚀液之量不可太多,以30-50cc为宜,因其寿命仅约1-2小时而已。一旦放置太久双氧水将会失效,此时虽可再加1-2滴做为补充,但效果并没有新配液来的好。且用过的棉花棒也不可重用,以全新者为宜。
3、抛光面上经微蚀液擦抹后,其铜面将迅速产生微小气泡,此即表示反应已在进行。来回擦蚀约1-3秒钟后,应立即用卫生纸迅速擦干试净,之后可做显微观察,若效果不足时,再用新棉花棒继续吸液擦抹。
4、若PTH孔样中已有填锡时,由于贾凡尼效应的缘故,会使得铜结晶不易被咬出来。须改采较低浓度微蚀液及较长时间去小心擦咬,否则铜面很容易过度氧化而变红变暗。一旦如此则只好再重行抛光及微蚀了。
5、其他金属之微蚀液并无定论,专书中虽曾列有多种配方,但均需实做以找出可行之道,此处不再祥述。
图1.此放大500倍之二图。左图为尚未微蚀之孔环与孔壁互连画面,只看到模糊的概略影像,分不清孔壁与孔环之铜层组织。右为同一孔样在6-8%稀氨水约三秒钟的微蚀后,即可见到清晰的画面,二者几有天壤之别。
图2.此为同一孔样同位置处放大200倍之切片,其微蚀前后有判若两人的感觉,连各铜层的厚度也出现真假不同的对比。至于环壁之间未能除尽的胶渣,更令人有大小不同的感受,由此可知微蚀的重要性。注意二图为电脑记忆后所输出的显微画面,其画质解像度似不如光学直接摄影之前二图。
图3.此为填锡孔之切样,由于锡铅量出现太多,会影响到铜微蚀的效果。此时可将微蚀液的氨水降到2-3%,双氧水也要减半,经多次小心翼翼的试咬之下才能得到美丽的画面。左图不但可清楚的看到孔环Grade 1铜箔被热应力在高温过度之Z膨胀下所拉裂的情形。中图几右图之微蚀则似嫌不足。
图4.此为三种微蚀的比较,左图为微蚀不足,中图为微蚀过度以致铜面出现氧化变暗的现象。右图为适宜微蚀放大500倍环壁互连之精彩镜头。注意,喷锡层中黑色部分为铅,白色者为锡,而锡铜介面处之狭窄状暗红色处,即为贾凡尼效应使得铜面呈氧化之现象。
图5.上二图均为水平五次镀铜之200X切片,其流程为水平PTH后立即连续两个Module的高速一次铜(50ASF), 进行影像转移又回到三个Module去镀二次铜。由于二铜前微蚀致使第二层变薄,随后绿漆前微蚀又将第五层也弄薄了。上左图因孔口S/M有破口以致镀上化镍,上右图为TCP其5mil宽焊垫上的化镍金与Super Solder层。 下图为放大500X之铜箔其棱线上的铜瘤清晰可见。
图6.通孔中灌满焊锡柱体之微切片,当欲进行“氨水+双氧水”对各层次之微蚀时,须要将氨水与双氧水之浓度减半,并用新棉花棒吸液后,以较长时间去漫漫擦蚀才行。上附 200X之二画面中,远离大量的锡焊的微蚀铜面都很精彩,但邻近焊锡的铜面却因微蚀中过度氧化而变成暗棕色,且颗粒也相当粗糙,这当然是出自焊锡铅合金干扰所致。
图7.笔者二十多年前任职美商安培电子公司PCB厂时,微蚀液系采铬酸加稀硫酸配方。此液所蚀之铜面刻画较浅,只能大概界分(Define)出层次来,想要看清晶粒组织并不容易。不过此液较不易老化,比氨水配方要耐久些。上二放大300X与800X者均 为铬酸法所微蚀,到了800X才勉强看出晶粒来。下二为氨水微蚀放大200X之画面, 显然清楚很多。
- 上一篇:关于《电路板微切片手册》
《微切片制作(四)》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
- · 设计高速电路板的注意事项
- · 实现电路板连接线的规格化
- · 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电源
- · 微切片制作(四)
- · 微波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应用
- · 互补管脉冲电路
- · 设计高速电路板的注意事项
- · 实现电路板连接线的规格化
- · 如何设计一个合适的电源
- · 微切片制作(四)
- · 微波半导体功率器件及其应用
- · 互补管脉冲电路
- · 用双运放作移相电路(推荐)
- · 阻抗匹配 端接方式 质疑
- · 表面贴装SMT标准汇集目录
- · (15I0)微切片制作(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