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10-31 10:56:45]   来源:http://www.88dzw.com  综合布线   阅读:8390

文章摘要:名称 最小净距(m) 名称 最小净距(m)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5.1.1-3 的规定。表5.1.1-3 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避雷引下线 1000 300保护地线 50 20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热力管(包封) 300 300给水管 150 20煤气管 300 20压缩空气管 150 204)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5)对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综合布线缆线与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标签: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方案,http://www.88dzw.com
名称 最小净距(m) 名称 最小净距(m)
配电箱 1 电梯机房 2
变电室 2 空调机房 2
3)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见表5.1.1-3 的规定。
表5.1.1-3 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管线种类 平行净距(mm) 垂直交叉净距(mm)
避雷引下线 1000 300
保护地线 50 20
热力管(不包封) 500 500
热力管(包封) 300 300
给水管 150 20
煤气管 300 20
压缩空气管 150 20
4)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对于有安全保密要求的工程,综合布线缆线与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保密规定。
对于具有安全保密要求的缆线应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
8 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
5.1.2 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表示出编号等内容。
2 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预埋或密封线槽的截面利用率应为30%~50%。
3 敷设暗管宜采用钢管或阻燃聚氯乙烯硬质管。布放大对数主干电缆及4 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
利用率应为50%~60%,弯管道应为40%~50%。暗管布放4 对对绞电缆或4 芯及以下光缆时,管道的
截面利用率应为25%~30%。
5.1.3 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线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
2 缆线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 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
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l0m 处进行固定。
3 在水平、垂直桥架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
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不宜绑扎过紧或使缆线受到
挤压。
4 楼内光缆在桥架敞开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5.1.4 采用吊顶支撑柱作为线槽在顶棚内敷设缆线时,每根支撑柱所辖范围内的缆线可以不设置密封线槽进
行布放,但应分束绑扎,缆线应阻燃,缆线选用应符合设计要求。
5.1.5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架空、管道、直埋、墙壁及暗管敷设电、光缆的施工技术要求应按照本地网通信线
路工程验收的相关规定执行。
5.2 保护措施
5.2.1 配线子系统缆线敷设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埋金属线槽保护要求:
1)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进出同一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 根,线槽截面
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盒,截面高度宜在70~
l00mm 范围内。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 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过线盒盖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具有防灰与防水功能。
4)过线盒和接线盒盒盖应能抗压。
5)从金属线槽至信息插座模块接线盒间或金属线槽与金属钢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2 预埋暗管保护要求:
1)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50 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
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mrn。
2)直线布管每30m 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
3)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 个,并不应有S 弯出现,有转弯的
管段长度超过20m 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 个弯时,不超过15m 应设置过线盒。
4)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
5)至楼层电信间暗管的管口应排列有序,便于识别与布放缆线。
6)暗管内应安置牵引线或拉线。
7)金属管明敷时,在距接线盒300mm 处,弯头处的两端,每隔3m 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8)管路转弯的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缆线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 倍,如暗管外
径大于50mm 时,不应小于10 倍。
3 设置缆线桥架和线槽保护要求:
1)缆线桥架底部应高于地面2.2m 及以上,顶部距建筑物楼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
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
2)缆线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宜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综合布线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方案综合布线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