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

[10-31 10:56:45]   来源:http://www.88dzw.com  综合布线   阅读:8390

文章摘要: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C.0.1 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件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C.0.2 测试应包括以下内容:1 在施工前进行器材检验时,一般检查光纤的连通性,必要时宜采用光纤损耗测试仪(稳定光源和光功率计组合)对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和光纤长度进行测试。2 对光纤链路(包括光纤、连接器件和熔接点)的衰减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光跳线的衰减值可作为设备连接光缆的衰减参考值,整个光纤信道的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C.0.3 测试应按图C.0.3 进行连接。1 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双向(收与发)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注:光连接器件可以为工作区TO、电信间FD、设备间BD、CD 的S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标签: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方案,http://www.88dzw.com
附录C 光纤链路测试方法
C.0.1 测试前应对所有的光连接器件进行清洗,并将测试接收器校准至零位。
C.0.2 测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在施工前进行器材检验时,一般检查光纤的连通性,必要时宜采用光纤损耗测试仪(稳定光源和光功率计
组合)对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和光纤长度进行测试。
2 对光纤链路(包括光纤、连接器件和熔接点)的衰减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光跳线的衰减值可作为设备连接
光缆的衰减参考值,整个光纤信道的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C.0.3 测试应按图C.0.3 进行连接。
1 在两端对光纤逐根进行双向(收与发)测试,连接方式见图C.0.3。
注:光连接器件可以为工作区TO、电信间FD、设备间BD、CD 的SC、ST、sFF 连接器件。
2 光缆可以为水平光缆、建筑物主干光缆和建筑群主干光缆。
3 光纤链路中不包括光跳线在内。
C.0.4 布线系统所采用光纤的性能指标及光纤信道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同类型的光缆在标称的波长,
每公里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C.0.4 的规定。
表C.0.4 光缆衰减
最大光缆衰减(dB/km)
项目 OM1,OM2 及OM3 多模 OSl 单模
波长 850 nm 1300 nm 1310 nm 1550 nm
衰减 3.5 1.5 1.0 1.0
C.0.5 光缆布线信道在规定的传输窗口测量出的最大光衰减(介入损耗)应不超过表C.0.5 的规定,该指标已
包括接头与连接插座的衰减在内。
表C.0.5 光缆信道衰减范围
最大信道衰减(dB)
单模 多模
级别
1310nm 1550rim 850nm 1300nm
OF-300 1.80 1.80 2.55 1.95
OF-500 2.00 2.00 3.25 2.25
OF-2000 3.50 3.50 8.50 4.50
注:每个连接处的衰减值最大为1.5 dB。
C•0.6 光纤链路的插入损耗极限值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光纤链路损耗=光纤损耗+连接器件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 (C.0.6—1)
光纤损耗=光纤损耗系数(dB/km)×光纤长度(km) (C.0.6—2)
连接器件损耗=连接器件损耗/个×连接器件个数 (C.0.6-3)
光纤连接点损耗=光纤连接点损耗/个×光纤连接点个数 (C.0.6-4)
表C.0.6 光纤链路损耗参考值
种类 工作波长(nm) 衰减系数(dB/km)
多模光纤 850 3.5
多模光纤 1300 1.5
单模室外光纤 1310 0.5
单模室外光纤 1550 0.5
单模室内光纤 1310 1.0
单模室内光纤 1550 1.0
连接器件衰减 0.75dB
光纤连接点衰减 0.3 dB
C•0•7 所有光纤链路测试结果应有记录,记录在管理系统中并纳入文档管理。
附录D 综合布线工程管理系统验收内容
D.0.1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技术管理涉及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入口设施、
缆线管道与传输介质、配线连接器件及接地等各方面,根据布线系统的复杂程度分为以下4 级:
1 一级管理:针对单一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
2 二级管理:针对同一建筑物内多个电信间或设备间的系统。
3 三级管理:针对同一建筑群内多栋建筑物的系统,包括建筑物内部及外部系统。
4 四级管理:针对多个建筑群的系统。
5 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使系统可在无需改变已有标识符和标签的情况下升级和扩充。
D•0•2 综合布线系统应在需要管理的各个部位设置标签,分配由不同长度的编码和数字组成的标识符,以
表示相关的管理信息。
1 标识符可由数字、英文字母、汉语拼音或其他字符组成,布线系统内各同类型的器件与缆线的标识符应
具有同样特征(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
2 标签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选用粘贴型标签时,缆线应采用环套型标签,标签在缆线上至少应缠绕一圈或一圈半,配线设备和其他
设施应采用扁平型标签;
2)标签衬底应耐用,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不可将民用标签应用于综合布线工程;插入型标签应设置在明
显位置、固定牢固;
3)不同颜色的配线设备之间应采用相应的跳线进行连接,色标的规定及应用场合宜符合下列要求(图D.0.2):
1)橙色——用于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外部网络的配续设备。
2)绿色——用于建筑物分界点,连接入口设施与建筑群的配线设备。
3)紫色——用于与信息通信设施PBX、计算机网络、传输等设备)连接的配线设备。
4)白色——用于连接建筑物内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一级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Tag:综合布线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方案综合布线

《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相关文章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