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09-12 00:06:30] 来源:http://www.88dzw.com 电子基础知识 阅读:8216次
文章摘要:一. 利用DVI信号的优势: 1. 提供最好的图像质量。在VGA信号的显示中,笔记本的图像质量是最高的。CPU将要显示的数据交给显卡,显卡经过处理形成一幅待显示的图形信号(数字信号),将此数字信号直接驱动LCD屏,形成笔记本的显示信号,这是最“原装”的信号,未经任何处理和损失。将图形信号(数字)经过D/A转换后,形成RGBHV信号,传输到达显示设备时还需经过A/D过程,重新生成数字信号,驱动LCD等设备,此时的信号经过了D/A,D/A转换,造成了在带宽、信噪比等方面的损失,比如:按奈奎斯特采样原理,最大模拟带宽只有采样时钟的一半,而信噪比仅有56dB左右(按8bit量化)。但是如果将图形信号(
一. 利用DVI信号的优势:
1. 提供最好的图像质量。
在VGA信号的显示中,笔记本的图像质量是最高的。CPU将要显示的数据交给显卡,显卡经过处理形成一幅待显示的图形信号(数字信号),将此数字信号直接驱动LCD屏,形成笔记本的显示信号,这是最“原装”的信号,未经任何处理和损失。将图形信号(数字)经过D/A转换后,形成RGBHV信号,传输到达显示设备时还需经过A/D过程,重新生成数字信号,驱动LCD等设备,此时的信号经过了D/A,D/A转换,造成了在带宽、信噪比等方面的损失,比如:按奈奎斯特采样原理,最大模拟带宽只有采样时钟的一半,而信噪比仅有56dB左右(按8bit量化)。但是如果将图形信号(数字)经过并/串转换,形成DVI信号输出,再通过DVI传输到达显示设备时只需再经过串/并转换,就可直接驱动LCD等设备,这个过程中未经过A/D、D/A转换,不会造成信号损失。
2. 减少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模拟信号在传输中,由于传输系统的幅频持性和群延时持性,高低频干扰,电源地线干扰及反射等影响,信号损失严重,工程中解决和处理以上问题的难度很大,有些甚至是无法解决的。但数字信号传输时就不存在这些问题,数字传输的最大优点在于抗干扰能力强及可重建再生,简单地讲,就是只要保证传输过程中,“0”、“1”的判别没有发生错误,收端的信号就是正确的和无损的,模拟传输中难解决的问题在数字化的传输过程中根本就不存在,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案,保证到达显示设备的信号与笔记本显示的信号一样,充分发挥显示设备的优点,明显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显示效果。
二. DVI的信号特点
DVI信号的原理,是将显卡中经过处理的待显示R.G.B数字信号与H.V信号进行组合,按最小非归零编码,将每个像素点按10hit的数字信号进行并→串转换,把编码后的R.G..B数字流与像素时钟等4组信号按照T.M.D.S.方式进行传输,其每路码流速率为原像素点时钟的10倍,以1024×768×70的分辨率为例,像素时钟为75MHz,码流时钟为75MHz×10,为0.75GHz。一般DVI的码流在0.24GHz到1.65GHz之间。
DVI的接口定义如下图:

DVI有DVI1.0和DVI2.0两种标准,其中DVI1.0仅用了其中的一组信号传输信道(data0-data2),传输图像的最高像素时钟为165M,信道中的最高信号传输码流为1.65GHz,最高分辨率可达1600×1200×60。而DVI2.0则用了全部的两组信号传输信道(data0-data5),传输图像的最高像素时钟为330M,可支持1920×1280分辨率,支持HDMI格式,每组信道中的最高信号传输码流也为1.65GHz。目前还没有DVI2.0的应用,因此目前所说的DVI都是指DVI1.0标准。
DVI定义了DVI-I(Integrated)和DVI-D(Digital)两种接口,从接口定义上可以看出,DVI-I实际上是在DVI-D的基础上增加了模拟接口。有一种观点认为DVI-I只是一种过渡型的接口,最终会发展成DVI-D与VGA分别存在的情况,这里我们不妄加评测。我们主要介绍DVI-D接口。
三. DVI信号传输问题
DV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有其特殊性,即由于数据码流过快,使得传输距离有限,以1600×1200×60为例,按规定,可传输5米,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可完成7米左右,以1280×1024×70为例,传输10米是可行的。当然要选用较好的电缆,1024×768×75能传到13—14米。在单级传输的情况下,首要问题是驱动能力的问题,即解决“走不动了”的问题,但同时,即便是数字信号,长距离传输也还存在着信号波形变形失真的问题,即通过增加驱动能力经过传输后,信号的波形出现较大失真,收端收到的信号在“0”和“1”的判别上出现错误,从显示上看,出现了“错点”,“错点”太多时显示会失败,即不再显示。实际上,DVI信号长距离传输时,随着距离的增加,在显示上可观察到的情况是:良好→有错点→较多错点→失败。失败可能是信号“走不动了”,到达不了显示器,也可能是“走得动”,但“错点”太多而失败。
因此就DVI信号电缆传输而言,存在着不同的应用产品。1,Adepter,只解决驱动能力问题。信号输入后经过高频放大器,进行驱动,保证其可再前进一段距离,但不负责信号的整形,可级联使用,但一般建议联用不超过3级;2,Repeater,当信号输入后,先进行串→并和并→串转换,即将信号进行重新整形,再经过驱动电路驱动,这是一个转发的概念。只要前级过来的信号未失真到判断错误,即产生“错点”的程度,那么向后级发送的信号就和刚从显卡中出来的一样,是正确的信号,发送距离也是在7米左右(1600×1200),可级联使用,且级联的次数不限。3,Line Driver,将DVI信号经过均衡处理,并经过Repeater整形处理,可使其传输距离大幅提高,一级Line Driver的传输距离可选35米左右(1600×1200),如果是1024×768,可达45米以上,并且可以无限级联,尤其是Line Driver应用在信号的后端,不存在中继供电的问题。
Tag:电子基础知识,电子基础,电子基础知识应用,电子基础知识
- 上一篇:投影机使用方法及性能选择经验谈
《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相关文章
- › 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DVI信号传输在多媒体解决方案的应用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 · 电工基础知识
- · 运动控制术语
- · 什么是cpu卡
- ·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知识
- · 电动机型号与轴承的关系
- · 滤波电路原理分析
- · 电感和磁珠的选型
- · 什么是SPICE模型
- · 什么是双极型集成电路
- · 什么是熔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