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10-31 10:56:18] 来源:http://www.88dzw.com 综合布线 阅读:8611次
文章摘要: 3.0.10 1 专业性建筑物系指电信、外交、航空、铁道、电力、金融等部门与电信、计算机等相关的专用建筑物。 2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本身是无源的,但与各种高频网络设备联成系统后,就成为有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布线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对于特定的应用系统,应符合《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干扰特性的极限值和测量方法》GB254-1988及与该系统有关的。 4 系统指标 本章规定的系统指标,均参考《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1997标准的相关部分。有关电缆、连接硬件等产品标准也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2(3)-(199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标签: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方案,http://www.88dzw.com3.0.10
1 专业性建筑物系指电信、外交、航空、铁道、电力、金融等部门与电信、计算机等相关的专用建筑物。
2 综合布线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本身是无源的,但与各种高频网络设备联成系统后,就成为有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布线系统不能单独进行电磁兼容性试验,对于特定的应用系统,应符合《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干扰特性的极限值和测量方法》GB254-1988及与该系统有关的。
4 系统指标
本章规定的系统指标,均参考《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1997标准的相关部分。有关电缆、连接硬件等产品标准也应符合《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2(3)-(1998)标准。其中最小纵向差分转换衰减限值,由于测试方法尚在研究之中,故暂时不列入规范,待将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测试方法后再予以补充修补。
4.0.4综合布线系统链路衰减与近端串音衷减的比率(ACR),以100MHz为例,表4.0.4中规定为4dB,按照表4.0.2和表4.0.1相减得到0.8Db,ACR出现2个数值,设计应符合表 4.0.4的规定。
4.0.7表4.0.7注的内容是光纤和光纤连接硬件的基本要求,引用的是《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3标准的相关部分。注1中最小模式带宽为1km长度光纤的带宽,而在表4.0.9中规定的是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本规范在3.0.5条中规定多模光纤的最大链路长度为2km,因此。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分别为850nm波长时100MHz和1300nm波长时 250MHz。
5 工作区
4.0.1工作区包括办公室、写字间、作业间、技术室、机房等需要电话、计算机终端等设施的区域和相应设备的统称。
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办公室约为5-10m;机房则比较复杂,网管中心、总调度室等有人值守的场所与办公室类似,设备机房,按电信大楼的经验,约为20~30m。规范规定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为5~10m的范围,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进行选定。
6 配线子系统
6.0.7 1条4对对绞电缆应全部固定终接在1个信息插座上。本允许将1条4对对绞电缆终接在2个或2个以上信息插座上。
7 干线子系统
7.0.3建筑物有两大类型的通道,封闭型和开放型。封闭型通道是指一连串上下对文明的交接间,每层楼都有一间,利用电缆竖井、电缆孔、管道电缆、电缆桥架等穿过这些房间的地板层。开放型通道是指从建筑物的地室到楼顶的一个开放空间,中间没有任何楼板隔开,例如:通风通道或电梯通道,不能敷设干线子系统电缆。
7.0.4点对点端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接合方法,大楼配线间的每根干线电缆直接延伸到指定的楼层和交接间。 分支递减端接是用1根大对数干一电缆来支持若干个交接间或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个交接间或若干楼层的通信容量,经过电缆接头保护箱分出若干根小电缆,它们分别延伸到每个交接间或每个楼层,并端接于目的地的连接硬件。
8 设备间
8.0.1设备间是大楼的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的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是安装总配线设备,电话、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进线保安设备不属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的范围,但可合装在一起。当分别设置时,考虑到设备电缆有长度限制的要求,安装总配线架的设备间与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及计算机主机的设备间的距离不宜太远。
9 管理
9.0.1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接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待设施,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曲标识和记录的规定。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交叉连接等。这些内容的实施,将给今后维护和管理带来很大的方便,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进行管理,其效果将十分明显。目前,市场上已有现成的管理软件可供选用。
综合布线的各种配线设备,应用色标区分干线电缆、配线电缆或设备端接点、同时、还应用标记条表明端接区域、物理位置、编号、容量、规格等,以便维护人员在现场一目了然地加以识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相关文章
-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推荐)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