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09-11 23:03:35] 来源:http://www.88dzw.com 单片机学习 阅读:8136次
文章摘要:(1) 同步线程① 主单元,将同步timer的周期置为1 s的同步约定周期,即每1 s产生1次中断。主单元会在每秒到来时刻(中断),发出同步包(syns)。② 从端在接收到同步包后,调整定时器时钟为同步包内时刻与时延之和。(2) 数据传输线程系统在避开同步阶段的时刻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主要是根据系统对各个工作周期的划定。(3) 数据采集和处理线程由系统中各单元的各自任务来决定,不占用网络。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也处理网络传送来的数据。4 同步测试在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下,验证其同步效果。由于同步定时器产生的脉冲为一个系统时钟宽度(32 MHz),不便于观察。为了便于演示,主从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标签:单片机开发,单片机原理,单片机教程,http://www.88dzw.com(1) 同步线程
① 主单元,将同步timer的周期置为1 s的同步约定周期,即每1 s产生1次中断。主单元会在每秒到来时刻(中断),发出同步包(syns)。
② 从端在接收到同步包后,调整定时器时钟为同步包内时刻与时延之和。
(2) 数据传输
线程系统在避开同步阶段的时刻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主要是根据系统对各个工作周期的划定。
(3) 数据采集和处理线程
由系统中各单元的各自任务来决定,不占用网络。对传感器采集数据进行处理,同时也处理网络传送来的数据。
4 同步测试
在系统的实时工作状态下,验证其同步效果。由于同步定时器产生的脉冲为一个系统时钟宽度(32 MHz),不便于观察。为了便于演示,主从端都在定时器产生的同步时钟上升沿到达时将同步信号置1,主单元在发送完同步包后将同步信号置0;从单元则在收到同步包后将同步信号置0。这样得到的信号与定时器产生的同步时钟是同频的,只是放宽了脉冲宽度。同步效果如图4所示。
图4 同步效果
图4(a)中,每个栅格为500 ms;图4(b)将其放大1 000倍,每栅格为500 μs。每幅图中,上面的1通道为主单元同步信号,下面的2通道为从单元同步信号。由图4(a)可见,同步时钟周期为1 024 ms。
由于从单元是在收到同步包后,将信号置0,必定滞后于主单元发送同步包时刻(主端将同步信号置0时刻),从图4(b)中可见,从单元脉冲宽度比主单元宽,因此只需比对同步信号的上升沿。图4(b)是将图像保持时间置为无限,信号上升沿处阴影表示运行时间以来的偏移情况。测试时间为24 h(小时),测量阴影的长度Δx=20 μs(上升沿偏移),即为同步效果最大的同步偏差可以控制在20 μs以内。
5 结论
由于系统工作于局域网,借鉴IEEE1588协议思想,提出并实现了简易时钟同步的设想;占用资源少,精度高,可行性高。验证是在实时工作状态下测试的,并将同步偏差控制在20 μs,满足时钟同步的要求;同时,以FPGA技术为载体,软件开发平台为Nios II,易于系统移植和功能扩展。鉴于方案的高效和高可行性,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分布式局域网的应用系统中。
- 上一篇:单片机的ISP在线编程设计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相关文章
- ›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时钟同步